2022年4月24日,《合肥市2022年度就業促進工程實施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實施方案》)印發實施?,F將《合肥市2022年度就業促進工程實施方案》主要內容解讀如下:
一、出臺背景和依據
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,認真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及省委、省政府和市委、市政府“穩就業”“保居民就業”決策部署,堅持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,以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主要目標,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,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容量,確保全市就業局勢持續保持穩定。
2022年3月8日印發了《中共安徽省委辦公廳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2022年創新民生工程建設模式辦好20項民生實事的通知》(皖辦發〔2022〕6號),為保障我市就業促進工程順利實施,結合我市工作實際,制定了《實施方案》。
二、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
通過實施“互聯網+社區智慧就業”新模式,求職者在家門口便能享受到優質服務,隨時接收新的崗位信息推送,實現了“千人對一企,千企對一人”雙向對接,極大提高了崗位信息和求職信息雙向傳播速率;社區三公里”就業模式打通了服務群眾就業“最后一公里”,幫助企業與求職者實現高效對接、精準匹配,既解決了企業用工難、用工急的迫切需求,又有效幫助大齡就業困難對象、殘疾人等特殊人群就近就業,使就業創業促進工程更接地氣,讓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更貼民心。
三、研判和起草過程
為辦好省定民生實事,扎實推進項目實施,確保年度目標圓滿完成,2022年4月,我局啟動《實施方案》起草工作,在廣泛征求了各縣(市)、區(開發區)人社部門意見基礎上,并報局長辦公會審批后,制定了《就業促進工程實施方案》,該方案明確總體目標,將各項具體任務進行分解落實,并對就業促進工程的實施進行了周密安排。
四、主要內容
(一)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兜底計劃:在全市每個縣(市)各選擇5-6個社區試點推廣“三公里”就業圈,通過購買服務方式,強化就業服務對接,逐步建立“三公里”就業圈工作制度,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就近就業,并按規定落實相關補貼政策。
(二)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見習幫扶計劃:全市組織2721名畢業前6個月的高校學生、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及其他16-24歲失業青年等,到企業參加3-12個月的就業見習,并按規定落實相關補貼政策。
(三)求職用工精準對接計劃:全市組織招聘會不少于1070場次,服務企業不少于18100戶次,達成意向數不少于21150人次,促進高校畢業生、農民工、技能人才等各類求職者就業,緩解重點企業“招工難”等問題,助力“雙招雙引”和十大新興產業發展,服務“提質擴量增效”行動計劃,為勞動者求職和用人單位招工搭建對接平臺,促進供需精準對接,并按規定落實相關補貼政策。
(四)高質量就業技能提升計劃:全市組織技工院校招收不少于19500名初、高中畢業生等適齡青年進行新技工系統培養,將其培養為合格的中、高級技工,實現技能就業、高質量就業,并按規定落實相關補貼政策。
市人社系統2022年就業促進工程實施方案主要包括指導思想、目標任務、實施內容和保障措施四個主要方面。
五、保障措施
一是強化政策宣傳。縣(市)、區(開發區)全面梳理就業政策,創新宣傳方式,分級分類創建就業政策庫。二是優化目標績效管理。明確責任分工,確定就業促進工程責任人和聯系人,加強監督。三是規范資金管理使用??h(市)、區(開發區)規范就業資金管理、加強風險防控工作,通過自查抽查,交叉檢查、第三方檢查等方式,排查就業資金管理使用情況。四是完善考核評價體系。市人社局將就業促進工程實施成效納入縣(市)、區(開發區)就業工作績效評價體系。
六、創新舉措
一是試點新模式。圍繞促進人力資源精準匹配,聚焦勞動力資源供求信息不對稱等難題,首創“社區三公里”就業圈就業新模式,探索社區智慧就業新路子,由運營機構負責技術支持和市場推廣,社區力量配合宣傳,求職者只需手機掃碼填報意向,即可實現與社區附近小微企業發布的崗位精準匹配。二是搭建新平臺。利用“互聯網+”“云計算”“大數據”智能信息技術構建社區智慧就業平臺,設置以“社區快聘”“社區招聘管理服務”“社區E聘”三大就業功能端為支撐的智慧就業系統,大力推進社區居民應用宣傳和用工單位崗位一網標注兩項重點工作,破除供需壁壘,促進社區居民“家門口”就業。三是拓寬新渠道。開發“社區快聘”個人客戶端,并上線微信小程序,為社區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就業服務。
七、解讀聯系人和聯系方式
1. 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兜底計劃
聯系人:程娟 聯系電話:63536163
2.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見習幫扶計劃
聯系人:湯復壽 聯系電話:62729891
3.求職用工精準對接計劃
聯系人:盛敏理 聯系電話:62729920
4.高質量就業技能提升計劃(新技工系統培養)
聯系人:趙楠楠 聯系電話:63536350